简明分析2005年第100期 2005年11月15日
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今年以来,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供应紧张、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仍然保持平稳运行。1-10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484.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与1-9月增速持平,其中10月份完成产值689.01亿元,增长22.6%。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68.35亿元,增长18.2%;当月完成增加值198.27亿元,增长19.9%。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20位,比1-9月位次后移1位,在华东七省市居第5位,位于山东(28.3%)、江西(23.2%)、江苏(22.7%)和安徽(22.6%)之后。
一、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10月“三资”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839.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增速与1-9月持平。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6.97亿元,增长3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三资”、股份制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1.7%,拉动工业增长19.7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增速有增有减。1-10月,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均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分别完成产值110.45亿元和74.7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4%和21.6%,增幅较1-9月分别提升1.3个和0.8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完成产值550.62亿元,增长7.3%,较1-9月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二、轻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10月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增幅较1-9月提升0.2个百分点;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53.43亿元,增长17.5%,轻工业累计增速比重工业高9.1个百分点。轻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主要由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四大行业带动,分别完成产值287.49亿元、377.69亿元、353.10亿元和375.86亿元,增速较1-9月分别提升0.1个、1.3个、0.5个和1.2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完成总产值1394.14亿元,拉动轻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大米产量34.27万吨,增长60.03%,糖果10.64万吨,增长126.6%,糕点3.00万吨,增长37.7%,饼干7.78万吨,增长49.6%,纱55.30万吨,增长30.7%,印染布11.89亿米,增长63.0%,梭织服装2.93亿件,增长48.0%,轻革2561.87万平方米,增长39.6%。
三、三大主导产业生产运行平稳。电子、机械、石化等三大主导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10月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86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4.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8%,拉动全省工业增长9.0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在翔鹭石化、明达塑胶等生产增速加快的影响下,1-10月完成产值800.34亿元,增长13.6%,增速比1-9月提升0.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行业完成产值1047.56亿元,增长18.8%,增幅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完成产值1015.54亿元,增长19.2%,较1-9月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
四、市、县级工业园区生产增速有所加快。1-10月全省工业园区企业完成总产值2493.2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近四成,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增速与1-9月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市级工业园区增速最高,增长47.6%,增幅较1-9月提升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县级增速27.5%,增速比1-9月提升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省级工业园区仅增长1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非工业园区增长21.4%。
五、累计产值一千万至五亿元企业生产带动作用最强。1-10月累计产值一千万至五亿元之间的企业完成产值3600.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5%,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6.6%,拉动全省工业增速14.5个百分点。其中,累计产值在二至五亿元之间的企业增长最快,占全省工业产值14.9%,同比增长30.6%。
值得一提的是,1-10月产值前百家企业完成产值228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比全省平均增幅低6.0个百分点,在产值前百家企业中增长速度低于10%的有15家、下降的有24家,这24家企业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前百家企业中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的企业的有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唯开通信(中国)有限公司、柯达(厦门)有限公司、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锦福化纤聚合有限公司。产值一千万元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7.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2%。
六、九个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增长。1-10月九个设区市中莆田和龙岩两个设区市增速比1-9月有所提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1%和23.6%,增速较1-9月分别提升2.6个和2.1个百分点;福州、厦门、三明、漳州和宁德五个设区市分别增长15.6%、20.5%、20.1%、26.7%和34.0%,分别较1-9月回落0.5个、0.4个、0.4个、0.6个和2.5个百分点;泉州、南平分别增长24.5%和18.7%,与1-9月持平。
七、产销衔接持续改善,产销率再创新高。1-10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14%,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0.12、1.09和0.8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持续改善。分设区市看,厦门市产销率最高,为99.29%,其次是漳州(97.57%)和三明(97.36%)二市,产销率最低为福州市,为95.65%。分行业看,我省37个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个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产销率水平(100%以上),而饮料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8行业的产销率较1-9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内销产值拉动作用明显。1-10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6299.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内销拉动作用明显,实现内销产值4204.23亿元,增长30.6%,对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1%,拉动工业销售增长16.3个百分点;外销产值继续回落,实现出口交货值2094.91亿元,增长16.2%,较1-9月回落1.3个百分点。分设区市看:除莆田、泉州两市出口增速较1-9月有所提升外,其他7个设区市出口增速较1-9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分行业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5.6%,回落39.3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1%,回落18.9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增长30.7%,回落15.5个百分点,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增长12.6%,回落11.2个百分点等。
九、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39,比上年同期下降1.52点。从2005年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过程看,1-9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与一季度的146.8和上半年的151.73比较,分别提升了8.59和3.66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1-9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79.23亿元,增长6.3%,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回升了8.1和3.6个百分点。两金占比继续回落,9月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净额达1247.42亿元,增长17.7%,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8.7%,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10、用电量、运输量实现平稳运行。1-10月,全社会工业用电量440.39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3.6%,比1-9月回落0.7个百分点;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672万吨,增长22.7%,比1-9月略提升2.2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7.25万标箱,同比增长15.0%,比1-9月提升0.5个百分点。
撰稿:陈海丹
核稿:刘征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