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简析
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时间:2005-12-19 13:25

简明分析2005年第113期    2005年12月13日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简析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77.37亿元,增长21.2%,较1-10月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继续在高位平台上运行。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72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是继6月(完成产值732.39亿元)之后当月产值再次突破700亿元。1-11月实现工业增加值2099.36亿元,增长18.2%;其中,11月当月完成增加值210.40亿元,增长19.5%。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20位,与1-10月位次持平,在华东七省市位居第5位,位于山东(28.4%)、江西(23.3%)、安徽(22.7%)和江苏(22.5%)之后。

 

  一、股份制、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增长是拉动全省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股份制企业当月产值出现较大回落。1-11月,股份制企业和y1三资y2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983.26亿元和428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9%19.9%,这两种类型企业占全省总量86.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3%,共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9.4个百分点。此外,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累计产值分别增长7.8%18.3%21.7%23.3%11月股份制企业产值出现较大回落,完成产值204.64亿元,增长23.2%,增幅比上月回落6.8个百分点。

 

  二、传统产业工业产值增长是全省增长的主力军,但主导产业增势继续减弱。1-11月全省37个工业行业,有3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有33个,仅有石油加工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十大传统行业增长均超过20%,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8%30.8%27.8%29.4%27.9%22.8%31.3%25.5%28.6%23.1%。十大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49.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0.5个百分点。1-11月,我省规模以上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19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9%,增长17.5%,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37.6%,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0个百分点。

 

  三、产值前百家工业企业产值稳步增长,但有24家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1-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521.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比上年同期增长15.7%,低于全省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大企业仍是我省工业的主要支撑。1-11月产值前百家工业企业中以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37家企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我省工业经济增长做出较大贡献;但福建省炼化有限公司、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出现负增长。

 

  四、私营工业企业增速强劲,但龙头企业偏少。1-11月全省私营工业企业达45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8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以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金源纺织有限公司、厦门中盛粮油企业公司和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私营企业增长迅猛。但我省龙头私营企业明显偏少,1-11月我省累计产值在亿元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为181家,仅占私营工业企业全部企业数的4.0%

 

  五、泉州、南平和龙岩三设区市月份产值创今年新高,但福州、泉州两市产值累计增速继续回落。泉州、南平、龙岩11月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89.39亿、25.64亿和25.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3%23.7%12.8%,月份产值创今年新高。1-11月九个设区市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是莆田、宁德、漳州、泉州、龙岩,分别增长32.2%31.1%27.4%24.1%2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是福州、厦门、三明、南平,分别增长14.9%20.7%20.7%18.5%。尤其是福州、泉州两市产值累计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0.7个、0.4个百分点。

 

  六、工业销售产值增长主要依靠内销拉动,外销产值增幅出现较大回落。1-11月,全省完成销售产值7064.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增长主要依靠内销拉动,1-11月实现内销产值4735.06亿元,增长23.9%,对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2%,拉动工业销售增长15.6个百分点。外销产值持续回落,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对我省工业出口的影响开始凸显,1-11月实现出口交货值2329.31亿元,增长14.9%,增幅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比1-10月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是占全省出口总量较大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出口增速回落较大,较1-10月增速分别回落4.34.02.00.7个百分点;从设区市来看,主要是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市的出口交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分别比1-10月增速回落0.21.23.1个百分点。

 

  七、工业品产销衔接状况良好。11月,全省实现工业品产销率97.50%,较去年同期提高0.84个百分点。1-11月,全省累计实现产销率97.07%,连续三个月保持在97.0%以上水平,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从设区市看,有五个设区市产销率在97.0%以上,分别是厦门(99.21%)、漳州(97.79%)、龙岩(97.68%)、三明(97.19%)和宁德(97.00%),此外莆田、泉州、南平和福州等市的产销率也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分别为96.13%96.12%95.91%95.82%

 

  八、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略有回落。1-10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07,比上年同期下降1.54个点,比1-9月下滑0.32个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高位小幅下滑。1-10月实现利税总额524.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比1-9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296.99亿元,增长5.2%,比1-9月回落1.1个百分点。y1两金y2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继续回落,10月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净额(两金)达1278.95亿元,增长18.2%,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为39.1%,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九、用电量、运输量实现平稳运行。1-11月,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91.14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3.9%,比1-10月提升0.3个百分点;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增长23.5%,比1-10月提升0.8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8.89万标箱,增长15.3%,比1-10月提升0.3个百分点。

 

  撰稿:陈海丹

  核稿:刘征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