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份我省工业生产开局良好
2004年伊始我省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元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按相同工作日计算增长21.1%)。完成增加值11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工业生产呈现以下四大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股份制工业强劲增长。元月份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0.3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6.1%,位于各经济类型增速之首,超出全省平均增速13.1个百分点。从各设区市看,主要是三明、厦门、宁德三市股份制工业大幅增长,分别为43.8%、39.1%、38.0%。
二是出口增势良好。元月份我省工业品出口继续呈现良好增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高于生产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漳州市工业出口增长57.8%,福州市工业出口增长21.7%;其它设区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国有工业生产好转。国有企业经过近年来改组、改制后,工业生产出现好转,元月份国有工业完成产值34.94亿元,增长12.5%,居各经济类型增速第2位。
四是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元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20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轻工业完成产值186.01亿元,增长7.9%。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10.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7%,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重工产品中十种有色金属、金属集装箱产品增幅较大,如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564.84吨,增长113.9%,金属集装箱24.2万立方米,增长37.8%。
元月我省工业生产还有如下特点:
1、大中型企业平稳增长。元月份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4.89亿元,增长11%,呈平稳增长之势。
2、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平稳增长,集体工业增速下降。元月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二的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完成产值250.4亿元,增长10.1%,居于各经济类型增速第3位;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1.8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8%,较去年全年增幅21.7%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三明、宁德两市集体工业分别下降38.7%和15.4%。
3、漳州市、莆田市工业快速增长。元月份漳州市工业在福建金石生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6家新增企业的带动下,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完成工业产值2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7%;莆田市完成产值16.62亿元,增长17.5%,为全省增幅次高。其余地市分别为:宁德市实现工业产值5.17亿元,增长17.3%;泉州90.56亿元,增长12.8%;三明18.80亿元,增长10.8%;厦门116.74亿元,增长9.8%;福州90.13亿元,增长9.5%;龙岩16.50亿元,增长4.6%;南平10.81亿元,增长0.8%。
4、工业产销情况有所下降。元月全省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增速比现价产值增速低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8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4.56%,重工业95.13%,重工业产销衔接情况好于轻工业。全省产销情况较好的设区市是:宁德、泉州、三明、莆田市,产销率分别为97.99%、97.0%、96.84%、96.51%。
此外,工业生产与相关指标增长趋势较为一致。元月份全社会工业用电量29.7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6.9%。港口货物吞吐量1008万吨,增长11.3%,集装箱吞吐量31.26万标箱,增长11.6%,与工业生产增速基本一致。
注:1、由于1月份缺企业资料,各经济类型、大中型企业按现价计算工业增长速度。
2、各设区市按价格缩减法计算工业增长速度。
撰稿:赵忠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