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四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9-13 07:56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战胜各种困难、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砥砺前行、铿锵奋进。2013-2016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9.9%,在新常态下持续运行稳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一)经济总量上新台阶

2016年突破6000亿元,达6197.64亿元,是2012年的1.5倍,总量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11位,增幅排位由第14位前移到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90.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14.9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3、1.4和1.6倍。

 

1  2012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二)人均水平不断提高

2012-2016年,实现10000美元大关的重大跨越,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8202元(922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251元(12383美元)。

 

2  2012-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三)财政实力明显提升

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597.38亿元增加到934.06亿元,年均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382.02亿元增加到598.91亿元,年均增长11.9%。13个县(市、区)中,4个超50亿元,比2012年增加2个,其中闽侯县突破百亿元,达100.61亿元。

 

3  2012-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更趋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8.7∶45.3∶46.0调整为2016年的7.9∶41.8∶50.3,一产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   2012-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

2016年,全市粮食产量52.87万吨,比2012年下降5.6%;经济作物、禽畜、水产、果蔬、茶叶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全市油料产量5.67万吨,肉类总产量24.73万吨,水产品产量238.49万吨,水果产量54.64万吨,蔬菜产量372.97万吨,茶叶产量3.09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15.6%、-8.1%、21.5%、33.1%、19.6%和58.5%。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培育,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三品一标”产品共有53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6个、绿色食品154个、有机食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

 

5  2012-2016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二)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436.38 亿元提高到1983.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全市名录库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14066家发展到17862家,增加3796家。2016年,福州市高技术企业数174家,实现产值1191.9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99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全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企业211家,累计实现产值2012.1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56亿元,为2012年的1.5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2.4%,比2012年下降2.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2.9%,比2012年回落1.0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过亿的工业企业1126家,比2012年增加195家,其中过百亿企业8家,比2012年增加4家。

 

6  2012-201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三)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

2012-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投入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2.9%、71.6%、70.9%、71.0%、71.1%,均高于70%。服务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11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7%,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9%,高于GDP平均增长水平1.0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50.3%,高出工业增加值比重18.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1.6%,超过二产贡献24.9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21.7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壮大,传统服务行业比重下降。2016年,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15.0%提高到16.3%,提高1.3个百分点,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9.4%、21.7%、4.0%下降到8.1%、17.4%、3.2%,分别下降1.3、4.3和0.8个百分点。

 

7  2012-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及占GDP比重

三、基础建设迎来新发展,支撑发展后劲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定向精准施策,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厚植长远发展优势。尤其是在抓基础建设方面,开创了投资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12年的3266.49亿元增加到5184.36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41.91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31.7%,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

 

8  2012-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其增长速度

(一)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围绕海丝战略枢纽城市建设和福州新区发展、自贸区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能力充分、资源集约、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绕城高速东南段、长平高速等9个终点快速通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晋安南路等57条市政道路。地铁1号线全线试运营,2号线全线动建,6号线启动建设。2016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12年的421公里增加到588公里,净增16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由2012年的158公里增加到345公里,净增187公里。依靠水路运输的旅客发送量由2012年的99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188万人次,年均增长17.4%,货物发送量由2012年的6526万吨增加到2016年9797万吨,年均增10.7%。2016年,全市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1161万人次、12万吨,比2012年增长47.9%、23.8%。

(二)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

2016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突破60亿元,由2012年的20.37亿元发展到62.05亿元,年均增长32.1%。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由2012年的6.36亿元发展到40.36亿元,年均增长58.7%。邮政业务改变了传统的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和机要通信业务方式,加快向快递、物流、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多个业务领域升级换代。2016年,快递总量突破2.5亿件,快递业务总量2.64亿件,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43.2%;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70.6%,高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9.0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由2012年的198.00万户减少到181.37万户,下降2.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由2012年的172.50万户增加到479.59万户,增长2.8倍,年均增长39.6%。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4G通信技术革新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爆发式增长。2016年,全市3G/4G移动电话用户达636.36万户,增长232.9%,所有乡镇实现4G网络全覆盖。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配套工程,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城镇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设区市建成区面积比2012年扩大25.21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增长1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24.5%。全市城镇化率68.5%,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9  2012-2016年城镇化率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深入推进招大引强,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展现新的活力。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82.17亿元,比2012年增长6.7%,年均增长1.6%。其中,出口额1406.78亿元,比2012年增长5.9%,年均增长1.4%;进口额675.38亿元,比2012年增长8.2%,年均增长2.0%。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外贸方式进一步行业标准化,以机电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成为全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纺织、鞋帽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减弱。2016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58.1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为38.3%,分别比2012年提高8.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8.1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5.2%,年均增长7.8%。

 

10  2012-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三)项目攻坚拉动有力

2012年以来推进建设的大项目有福清核电、京东方第8.5代半导体、地铁1号线、地铁6号线、地铁2号线、绕城高速东南段、申远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工程、神华罗源湾储煤一体化电厂工程、戴姆勒汽车等;成功举办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合唱节等重大交流活动;台湾银行福州分行在榕开业,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加快建设。全国首个VR产业基地落户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全国首家窄带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在马尾启用。福州入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城市。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已落户总部经济项目19个。

五、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劳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全市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451.68万人增加到536.24万人,净增84.5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增加13.1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增加10.63万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不断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2016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占就业总量比重为29.2%;2016年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90亿美元,增长12.0%。对外劳务合作期末在外人员29323人,增长8.1%。

(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9399元增加到37833元,增长28.7%,年均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1492元增加到16346元,增长42.2%,年均增长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12年末的3010.60亿元增加到4028.73亿元,增长33.8%,年均增长7.6%。

 

11  2012-2016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由2012年的370.60万人增加到410.7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012年的260.27万人增加到290.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由2012年的101.30万人增加到119.51万人,分别增长10.8%、11.7%和18.0%。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多人户每月390元,单人户每月420元提高到每月570元(2016年统一多人户、单人户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由每月多人户280元/月,单人户310元/户提高到福清、闽侯、长乐350元/月,连江280元/月,闽清、永泰、罗源250元/月,2016年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7451.53万元,农村五保金6857.31亿元。

六、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引领带动作用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为先、科技为本,突出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末,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6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6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5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86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40家。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数为9109件,比2012年增长10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11件,比2012年增长101.8%。2016年专利授权数为1806件,比2012年增长136.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03件,增长142.4%;发明专利授权所占比重为61.1%,远高于全省49%的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

截止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增加到122.46亿元,比2012年增长64.9%;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0%,比2012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86.17亿元,比2012年增长57.7%,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分别为12.30亿元、12.43亿元。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共61项科技成果获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12  2012-2016年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由2012年的95.79亿元增加到125.71亿元,增长31.2%,占GDP比重为2.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小学在校学生由2012年的45.12万人增加到53.73万人,增长19.0%;初中在校学生由2012年的19.35万人增加到20.63万人,增长6.6%;高中在校学生由2012年的10.85万人增加到10.12万人,下降6.7%;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由2012年的30.54万人增加到31.75万人,增长4.0%;研究生由2012年的1.84万人增加到2.19万人,增长19.0%。

 

13  2012-2016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

七、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宜居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深入开展净土、净水、净空专项行动,积极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新优势。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成功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全市共有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技术评估,8个县(市)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市)区命名,累计完成118个国家级、125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和191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

(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全市坚持打造宜居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初步建成环境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启动实施城区内涝治理项目71个、内河水体黑臭治理项目194个、内河沿岸污染源整治项目66个、水系周边环境整治项目39个、城区交通拥堵治理项目252个、南北火车站综合整治项目228个、全民绿化项目534个、休闲步道项目12个。城区47个易涝点建立责任人制度。新改扩建江心公园、南公园等10座城市公园。完成造林绿化12.16万亩。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流域(福州段)水质达标率100%,敖江流域(福州段)水质达标率100%,龙江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马上就办”托起福州蓝

2016年8月以来,福州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出一批行之有效的机制,举全城之力,守护一方蓝天。积极推进施工道路扬尘、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烧烤大排档、焚烧垃圾、黄标车淘汰、火电脱硝、钢铁行业粉尘治理、建陶业清洁能源改造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努力保持“福州蓝”。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7%,全市城区环境达标天数达34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较2015年提高了3.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2,在环保部发布的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列第五(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排名中列第二)。

回首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绿色福州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展望未来,福州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把握“海丝核心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等多重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谱写福州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撰稿:福州市统计局

核稿:唐国华

会审:杨洪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