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在发展中转型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八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8-31 06:5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贸易规则和贸易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的背景下,中央审时度势,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赋予建设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政策。福建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全面深化改革,以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积聚新动能,突出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优势,新一轮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2013-2016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6724.95亿美元,年均1681.24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28项,外商实际到资296.72亿美元,年均实际到资74.18亿美元。

一、外贸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2012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福建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抓紧落实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对外贸易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促进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一)一般贸易比重逐年攀升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的大量入驻,带动了来料装配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一度成为福建主要贸易方式,占对外贸易半壁江山,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逐年萎缩,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6.1%下降到2016年的21.6%,进口占比同样由2012年的26.8%下降到2016年的21.4%,5年间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占比分别下降了4.5和5.4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比重则迅速上升,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所占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69.1%和65.8%提高到2016年的73.6%和68.9%。

(二)民营企业地位稳步提升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特别是为实现对世贸的承诺,实行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的登记制,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外贸的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2016年,福建私营企业进出口763.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6.1%,年均递增6.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38.8%提高到2016年的48.6%,其中,进口、出口占比分别提高了10.6和7.9人百分点。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则分别由2012年的10.3%和40.0%下降至2016年的7.3%和35.1%;国有企业进口占比由16.7%提高到26.1%,而外资企业进口占比则由59.9%下降到42.7%。

(三)贸易市场日趋多元化

近年来,福建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出口市场呈现此消彼涨多元之势。其中,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作为福建传统贸易市场,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来自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萎缩,其在福建出口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弱化,2012年以来,除美国外,对香港、日本、欧洲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回落了0.4、1.0和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东盟签署《东盟宪章》后,在亚洲地区影响的扩大,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福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合作不断加强,2016年对东盟出口171.0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2%,其中:出口占31.4%,进口占27.9%。

(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初露端倪

1.工业制品的进口依赖降低。在对外贸易数量上规模的同时,福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扩大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逐步减少对进口工业制品的依赖,2016年,全省工业制品进口531.47亿美元,比2012年下降5.0%,出口940.7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8%。

2.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近年来,福建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突破100亿美元,2016年达229.74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10年的8.5%提升至2016年的12.8%。其中,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优势明显,服务外包、专利使用、咨询和商业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3.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迸发新的活力。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重塑全球贸易的格局。“互联网+”向服务业和制造业全面渗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整合,形成很多新的经济活动、新的商业模式,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已连续3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

二、吸收外资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吸引更高质量、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外资做出各项制度安排。福建不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出台《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目录》,实施“核准目录+简化审批”管理模式,在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和完善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招商选资方式等,为企业投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收外资再上新台阶。

(一)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3-2016年,全省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28项,合同外资469.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6.72亿美元,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规模74.18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1.4%。其中,2016年,全省合同外资156.6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8.6%,年均递增13.9%;实际利用外资81.9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9.3%,年均递增6.6%。

(二)外商投资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招商引资从传统的依靠要素引资,向提供更优良营商环境、市场环境转变,以及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机遇和投资机遇不断扩大,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前景,出台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十条措施,更好地吸引高端外资来华投资。2013-2016年,全省共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055项,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规模3111.85万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2.1%,其中,总投资亿美元以上项目371个,比“十一五”多329个。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来闽投资踊跃。全省累计新增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4项,总投资25.6亿美元。

(三)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在利用外资稳步增长的同时,福建引进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方面,一、二、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比例由2012年的7.3%、41.0%和51.7%调整为2016年的3.9%、27.5%和68.6%。特别是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稳步提高。2016年服务业合同外资107.5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2倍,年均递增22.3%;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33.7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9.2%。其中,投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2016年投向三个行业的合同外资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7倍、6.9倍和8.9倍,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4.6倍、6.9倍和2.3倍。二是吸收外资形式不断扩展,现有企业增资成为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2013-2016年,外资企业增资占同期全省合同外资的30.3%;境外机构战略投资上市公司成为我省吸收外资的新形式。

(四)有效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

随着吸收外资由“引资”逐渐向“选资”转变,高端国际资本加速入闽,对福建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391.3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4%,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628.64亿元,占全省先进制造业总产值的42.3%;销售产值14406.19亿元,占全省的33.6%;城镇职工就业人数1360.55万人,其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就业人数161.7万人,占全省的11.9%;涉外税收1023.4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5.1%。

三、对外合作呈现新格局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调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欧盟出台了260亿欧元的“欧洲交通网络”规划;在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城市化进程和落后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激发大规模的基建需求,中央适时提出“一带一路”、“两廊一圈”、“461”中非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战略构想,积极推动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安排,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无疑给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带来广阔前景,福建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层次、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对外投资步伐加快

近年来,福建选择部份企业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领域为重点,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境外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和资源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全省新批境外企业486家,协议投资总额157.4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6倍,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11.55亿美元,比2012年的8.54亿美元增长12.1倍,中方实际投资54.6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5.5倍,截至2016年底全省备案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含境外机构)达2397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106.06亿美元,标志着福建由输出产品向输出产品与资本并行的双向投资新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更加广泛,行业更加多元,在境外企业和机构中,从事批发零售、生产制造和资源开发占六成多。

(二)对外合作进一步拓展

2016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8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6.7%,年均增长3.9%;完成营业额9.5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7.9%,年均增长10.3%;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8.5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0.8%,年均增长12.6%;对外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7.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87.7%,年均增长17.1%;对外承包工程派出人数4874人次,是2012年的2.6倍,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47299人次,是2012年的1.4倍。同时,对外合作逐渐从偏重工程总承包和土建施工向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后期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四、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多来,体制机制创新进展明显,各项实验任务扎实推进,在简政放权、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自贸试验区行政效率显著提高,通关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对台窗口效应显现,发展功能逐步形成。

(一)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截止2016年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172项,落实率达94.5%。推出实施225项创新举措,其中80项属全国首创,70项创新成果已在全省复制推广。“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出境加工、货物分类监管、原产地管理改革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潭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二)营商环境日趋便利

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实施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高。如,在投资便利化方面,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设立由平均29天缩短到最快1天;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实现了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数据通道对接和随附单据无纸化,企业货物申报时间从平均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船舶进出境申报时间由平均36小时缩短到2.5小时以内。

(三)领头效应日益显现

2016年底,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4.86万户,注册资本9447.72亿元,分别约占全省同期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且企业活跃度较高,新增企业98.1%处于开业状态,43.3%有营业收入,37.1%实现纳税,2016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1524.3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7.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新增合同外资91.4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75.9%,占全省吸收外资总额的58.3%。

(四)闽台合作交流特色突出

立足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率先实施一批对台交流合作的新举措。如,在对台合作交流方面,先后推出26项对台贸易便利化措施,率先简化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可节省通关时间1-2天,率先采信台湾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认证结果和检测结果,可节省检测时间9个月、减少检测费用近万元。在深化服务贸易合作方面,率先对台开放金融、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截止2016年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1411家,占全省90%。率先推出实施卡式台胞证、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政策,台胞入闽手续明显简化。2016年,福州、厦门入境台胞分别增长了8.0%和2.1%。

(五)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等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外资,至2016年,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服务领域外资企业1974家,占全省服务业外资企业的63.3%。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2016年共办结对外投资项目131个,对外直接投资达44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6.3倍和10.4倍。

 

 

撰稿:  

核稿:叶图强

会审:杨洪春

审阅:林文芳

签发:林文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